返回

快穿:救命!女主播她有邪凤命!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861章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北京这附近的高产粮食并不少啊。

    这都推广了十几年了,还有不少商人把高产粮种都带去了大明其他地方,大明目前虽然不是遍地高产粮食,那也不应该缺种子。

    只为了种子而来,犯不着啊!

    尤其是对于朱棣这样的实权藩王来说,更是如此。

    所以这个来收购高产粮种的管事来的就很莫名其妙。

    人家是燕王府来,要什么,家里都不能拒绝,留够自家的种子,能卖的都卖了。

    苏家这些年来,还是第一次跟身份这么高的人家做粮食生意。

    等送走了燕王府的管事,曾祖父腿软,差点儿跪地。

    “这情况不对啊,这京城地界儿的耕地,基本上都种上高产粮种了,怎么就找来咱们家了呢?”祖父扶着曾祖父进屋,扶着曾祖父上炕坐好才说出心底的疑惑。

    “先去打听打听是我们这些小地主家的粮食都被收购了?还是单独找上我们苏家?”亲爹的撂下话就带着儿子出门了。

    家里出门对外打探什么消息,都是亲爹和苏大哥,毕竟都是秀才,同阶层人家登门比较方便。

    文人是很注重门槛儿的。

    身份不够的,文人还真不愿意搭理。

    第二天,才打探清楚,冲着苏家来的。

    别的不提,灵水村除了苏家,就是里长家,里长家的田地比苏家还多,存粮也多,燕王府要是大量收购粮食,那自然不会错过里长家的存粮。

    “那就可以先排除燕王府跟番邦作战,需要大量粮食的情况。可我们苏家平平无奇就俩秀才,到底哪里值得燕王府特意派管事来一趟?”亲爹语落,苏大哥就看向了苏天凤。

    还能为什么?

    只可能是知道高产粮食出自苏家,除了这个,苏大哥想不到别的理由了。

    可高产粮食的源头,这么多年过去了,朝廷应该早就知道了,燕王也来北京多年了,早不来苏家,晚不来苏家,偏偏这个时候来苏家。

    苏大哥有点儿想不通原因。

    燕王府,朱棣在书房听着管事的汇报。

    高产粮食出自苏家,的确很多人都知道这消息,可北京是燕王朱棣的封地,其余人,除了洪武大帝能派人来北京查消息,其余人来北京试试?

    朱棣绝对让人知道什么叫试试就逝世。

    别当他好欺负,北京这一块儿他说了算。

    前些年不查苏家,那是大明没孩子降生,人族都快亡族灭种了,谁还有功夫操心高产粮食出自谁家这事儿?

    这不是大明现在孕妇很多?

    灭族的危机没了之后,朝廷也好,其余势力也好,就有空关心别的事儿了。

    高产粮食,自然是重中之重。

    民以食为天,农耕文明最在乎的就是粮食。

    北京早在燕王朱棣来就藩前,北京地界的所有耕地都种满了高产粮种。

    北京如今从粮食产量来说,大明最盛,这么形容完全没有毛病。

    燕王朱棣因此痛并快乐着。

    快乐的是他的封地不缺粮食,富裕。

    痛苦的地方在于,朝廷里已经开始有人兴风作浪带节奏了。

    鼓动洪武大帝把北京的耕地全部收缴归朝廷直接管辖……

    这像话吗?

    吃相难看到这种程度,别说朱棣给提出这种建议的朝臣们的名字全部记在了小本本上,就连洪武大帝都拧眉。

    知道大明初建立,一切百废待兴,不管是子民,还是朝臣都穷,可再穷也不能吃相这般难看。

    谁家藩王封地的耕地是朝廷直接管理的?

    他这个皇帝亲爹都没脸说,他自己来管理的话,朝廷哪里那个脸说这话?

    而提出这种建议的朝臣,不就是想借此机会插一手,好中饱私囊吗?

    吃相难看不说,手段也粗糙,朱元璋都不想看第二眼的程度。

    朱元璋表示,只要自己没失心疯就不会同意这个事儿,顺带还给朱棣这个儿子去了信,说明了他的态度,好让儿子安心。

    朱棣本来也不信他爹会同意这种提议。

    可知道这事儿了,朱棣也就多关注了一下高产粮食的原产地是哪里,该查的事儿还是要查清楚的。

    这才有那管事去苏家买粮食的事儿发生。

    “高产粮食,如今虽然很多地方都在种,可哪处的产量都不如灵水村高,灵水村的耕地,也有人去查看了,也不如王爷您那几个农庄里的良田好,偏偏产量就很高。”管事说完这事儿,朱棣就坐直了身板。

    莫非灵水村是什么福地不成?

    “灵水村物种很丰富,家家户户那院子,都硕果累累,尤其是苏家,大门进去之后,就能感受到一股子灵气一般,让人神清气爽,说不来的那种清灵感扑面而来。”管事这话勾起了朱棣的好奇心。

    如今的朱棣也不大啊,正是精力旺盛,对很多事儿都好奇想要寻根究底的年纪啊。

第861章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